高一时期,我开始搞文艺创作。

那个时候每天有大把大把时间胡思乱想,虽然和同学们玩的很痛快,不过心里始终感觉到一种孤独的苦痛。那时有傲视百代,遗世独立之自命,长嗟短叹都是莫我知也夫这种话语——或许这个年龄段的人多少都会有。如今想起,嘴角不禁泛起一丝苦笑。不过,我不会为以前的自我而后悔,跌跌撞撞也走过来了,还要跌跌撞撞再走过去过去。那些日子是荒诞的,但仍有一种天命所归的感觉。

如果忘掉了这些宝贵的日子,我就会后悔一生。所以我愿意用笔去记去写,去回忆那一段滚烫的人生。

之前

初三时期赵兄借给我看了很重要的一套书,让我对创作有了第一步的认识。它就是《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确乎让我认识到何为语文,何为我们的文学。我认为中小学的教材里,只有《外国小说鉴赏》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能与之匹敌。这两本书也很精炼,有很多话外之音在里面。

这些书如同冰山一角,值得挖掘。(当然课本里的文章的深度远超课本本身,是常有的事)

起始

19年11月3日,我打开了文艺创作的大门,把压抑的欲望全都倾泻于笔尖。我写下了第一首诗。

那一天

文/Fancilonely

那一天

天使降临到了我身边

圣光闪耀有点甜

橘势大好舞翩跹

 

一切美好总完美无缺

一切想象都延伸无限

蛋糕泡芙与甜甜圈

乐在其中迷恋流连

映射于所有黑暗边缘

行走于崭新的地平线

 

长大路远

天使多陪我走一些

歧路与岔口如过眼云烟

梦之彼方就在眼前

 

这首诗咏的是《天降》,一部芳文的百合泡面番。

这年的11月,写下了很多诗,编成一卷,名为《雁小山》。这个名字有两重意思。第一就是指雁荡,小的意思就是指我迈出了一小步嘛。第二就是谐音晏几道字小山,表达我对他作品的喜爱,以及我当时的精神追求。

赵兄

赵兄这个人的定位很是特别。在我们的朋友圈中大家对他都很尊敬,没有取过任何亲昵或者是有梗的外号。他对于创作的理解是独一档的,有很多我没有关注过的思想。他有一种中国文人的含蓄,只有细细读过他的文章和相处过才能明白的。他擅长倾听和温和的评论别人的诉说,所以大家都很愿意跟他讲。这里我不多展开。只讲文学上的来往。

首先他喜欢的两本诗集,一本是海子的,一本是蓝蓝的。海子的诗歌波诡云谲,蓝蓝的诗歌古典隽永,我觉得都不错,此外我比较喜欢张枣的诗歌。这些诗人都有相似之处,他们的隐喻多面又深邃。

其次,他为雁小山写了首诗,只记得名字里有《马》。大概是以梦为马的意思,题在班级的黑板上,反正表达励志的思想。我以前偶尔在纸上跟他和诗,这可能影响了他的一些文学见解。

还有就是他的古典与文人气质,受到了汪曾祺的影响,他比我更热爱生活,更热爱攀登。然而,高考作文不需要这些东西,我们平常也培养不了这些能力。他向诗协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第一,我们这个年纪实在是太稚嫩,没什么人生阅历;第二,能海投选上的诗歌本来就少之又少。

总之写这些纪念我和赵兄的友谊。

同桌

叶老师

我的同桌叶老师是个比较有趣的人,他自愿跑到最后一排颇有遗世独立之风。那个时候我看作文材料天天用尼采,天天嗯造尼采乱七八糟的书。我看《悲剧的诞生》,他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反正我是没看懂,还要天天被他嘲笑,或许这就是我还不够成熟,我当时这样想。

他喜欢放假去书屋待着,听听古典音乐,看各种电影。一个人连看两遍《海上钢琴师》。写一些文章、诗歌,去到处投稿,参加李云迪的音乐会。那个时候正好是口罩时代,我们居家。跟他翘了生物课联网云看电影。生物课每晚7点半我们准时七点半开始,看完睡觉。我记得看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老无所依》这些很杂,但是我知道这些电影很有品味。

他字写的很好,也是温州拿过奖的行书。像我单纯就是练楷书多年,行不了一点,到现在也是鬼画符。

那个时候我看日本作家居多,他也买了一些书。那就是对近代日本文学影响最大的国外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之前他是不太看俄国文学的,但是陀确实,有一种独特魅力。我也看了《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要不是没什么可看,我是真看不进去这些弯弯绕的名字。而且他买的还是某个西南地区翻译专业研究生当毕业项目出版的神秘版本,网上便宜出售,翻译的真的是一言难尽。有一本《死屋手记》我没能看到,因为被政教处没收了。

叶同学在班里天天神龙不见尾,听老师上课不满意。直接把意见都附在作业上,直来直往。班级的同学都称他为叶大侠。

适逢高二那年班级动荡,一年换了八个班主任,那个时候基本都不怎么要学习,做个作业就完事。做完就是打牌、看小说、听听歌,画画。这也导致我高三牢底坐穿考个一本出头,笑死。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大的要碰上叶大侠了。

我们的新语文老师张某红,刚入职学校,原来是杭州一所高复学校的老师。教学毫无体系,课本一点不知,完全就是去网上挖资料,拿什么就是什么,挖了一大堆发了上百张。她个人语文能力也差的离谱,跟其他老师也是相处不来,连续吵架换了三次办公室。更离奇的是她很xxn——指严重的迫害妄想、离谱的双标。

那个时候《生活在树上》火了一把,一篇各种用典,文艺气息十足的黑马,让原来就畸形的高考作文变得更加离奇。很多次模考涌现出效仿生活在树上的高分作文。实际上我认为就是搞笑。叶大侠也效仿了一篇,按他的说法来说是超越。然后交给张某红看,看的张某红大汗淋漓,直接宕机,低分她不敢给,高分又给不出。而她又碰上叶大侠来提意见——因为叶大侠的留言她一骂而过,根本就不承认她的低能。这下就捅了大篓子了。班级里大多数同学也跟叶大侠一个意见,大多不敢言。结果叶大侠被张某红一套xxn拳法吃了憋,激发了同学们的团结。张某红任教的班级团结一致,一定要把这低能赶走。这件事基本都是当年的全校热点,将这件事传播出去离不开叶大侠,也离不开我,因为,一个新的创作团体,灵芝文坛正在建成。这其中涌现的风潮,总称为灵芝文艺。

我们多位同学共同编写的基于现实的校园小说《重生之我是张红》横空出世。

重生之我是张红

这本小说由我哥们林同学去网上复印,印两批一百多本直接被抢购一空。因为这个时候张某红正在学校的各个部门诉苦闹事,而各部门分散在很多个楼,所以学校里很多人都知道了,现在想来是真的离奇。离奇在于我们居然这么有闲心写了这么多字的小说,在于学校居然能招这么逆天的考试,在于我们班级的无政府状态能让书成功发售,还不受任何干扰。发售前试读版真的反响很差,我认为是我没有幽默天赋导致的,我写小说没什么经验。但是由于这个事情本身就很离奇,所以写的内容哪怕就按事实记下流水帐都很精彩了。据说,这本书在老师手中传阅的反响都很好。我们隔壁班的语文老师更是边读边捧腹。

叶大侠是这样。

届老

后来变动座位,我往前坐了一排,坐在叶大侠的前面。新同桌,是届老。我无法找一个代词来指代届老,他自称届老,自称姓届名应新。我不懂这个名字的含义,但是总之就是有含义。届老跟冻鳗高手孙兑之前坐了很久的同桌。现在孙兑坐远了些,届老不得不开始跟新圈子的同学熟络。

届老很喜欢写小说,他的视角犀利,很有批判性的看待这个世界。他的应试语文分析能力并不是很强,但是在写小说的各种文学分析上是一把好手。

如果说届老最期待的小说是什么,那孙兑一定会说《泡面》,届老的小说里必不可少要有奇幻桥段,就像他喜欢看的番剧一样。我记得当时他很喜欢《奇巧计程车》,这部番的逻辑推理和反转都非常的具有小说性,而且画风也很和他胃口。当然界老会画画,画一些意象画场景画,构思非常精巧。他给我的小说也赐过一幅画。

我讲这么多他的事情其实讲的是自己的一个侧面,他影响了我,让我也充满期待的写了《石墨》、《春》两部小说。这俩部我承认前者写的比后者好,但是他对我日常作为颇有微词,时不时嘲讽,或者有些一些见解上的不同。这倒不怎么入我耳朵。我脾气挺好的,但是当时在有些事情上面很无知。这些其实都不太重要,我只觉得他确实是一个可以交流的伙伴。

他问过我,自己向往着美术和文学艺术,却被家庭传统所束缚,该怎么办。我无法给出明确的解答。我不想让他放弃,伤自己的心。但是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又能有多少人敢抛弃大好学业,去冲击艺术这么一条路呢。艺术生文化科学习垃圾,不可弥补。这在传统教育上就是事实,文化课有优势的就应该走传统应试教育的路。

所以说,这种爱好就是要和生活平衡。没几个人能把这爱好转化成主业的,艺术生也逃不掉。在我们这个时代。然而。然而。我并不是很想承认这个道理。一个时代的年青的痛苦莫过于此,永远无法触及的泡沫,还在他们的眼前一个一个被戳破。这些话说来我都不禁想笑。

一清

跟我做过短暂的同学,写出了《灵芝文艺》,当时我们也在做一本合集书——灵芝年刊。最后灵芝年刊不了了之,灵芝文艺也鲜有人知。不过灵芝文艺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虽然在其他人写的方面没有什么出色的内容,但是我还记得一清写的几篇杂文和短评以及另一个同学 STUFF的书信。一清是一个网上比较有知名度的人,就可惜没怎么交流过。

灵芝年刊

灵芝年刊我只说我的投稿了。写了《理发》和几首诗歌,灵芝年刊还有社论,轻小说,意识流,小品文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实际上我没读过(赵兄写了一些乐队评论/诗歌/三鲜面)。总之我尽力写了,中间赵兄还受托对我的一些诗歌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比如《小雪》。然后重新架构了《三月边境》和《九月漂流》。

”雷锋叔叔的血液/再一次在这古老的荒原上奔流“

这份刊物虽然没有面世,但是我始终认真的对待了,算是对我高中生涯的一个交代,画上一切闹剧的句号。

下面将我们写的诗歌收录于此,作为回忆录的结尾,以后不用去回想这些充满青涩的流水账了。

 

附录《雁小山》

 

春天

文/凤梨的海

春天是一只竹篮子

和提着竹篮子的少女

少女濯足   双脚嬉戏河水

河水轻轻咬着她的皮肤

竹篮子躺在岸边发呆

它的肚子里是刚摘的鲜桃

上面沾着树叶的唇印

和少女指甲上的茉莉香味

太阳远远的坐在山丘上

看着万物像草一样生长

河水在涨  淹没两岸的芦苇

爱情是绸缎  裹住柔软的腰肢

竹篮子跳入温暖的  温柔的河水

鲜桃们开出一朵一朵粉红的花

河水是新郎  竹篮子是嫁妆

少女和她的婚姻一起漂流  幸福而漂亮

 

有些事情不能问为什么

比如春天坐在我的窗台上

打开窗户  春天两手空空

我却触到世上最醉人的花香

 

桃木手杖

文/阿凤梨登月计划

桃木手杖坐在北半球阳光下

阳光上沾满了

年轮呼哧呼哧喘气的声音

 

它从遥远的桃林走来

我希望它一辈子都是

慢慢地晒太阳的桃木手杖

无人成为柴火

无人在灶台里发呆

夸父高兴  我也高兴

世界如此美好

 

曲奇饼干

文/盐水凤梨

我尝试把太阳煎成焦糖色

作为报答  太阳

愿意把世界烤成巧克力味

当颜色和香气成为伴侣

我和太阳打开盒子

共同分享地球牌曲奇饼干

吃一口饼干 偷偷舔一口太阳

决定下次尝试香草和抹茶

 

三月边境

文/风铃草子

我踏马驰向三星堆

雷锋叔叔的血液

再一次在古老的荒原上奔流

 

古朴沉寂的传说所述的幸福

像闪电一样简洁

难以见到的波光闪耀于

那条寄托无数仰望的时间鱼

捉摸不定地感受到

朝作暮归的呼吸声

日光流走,汗水洒下

先祖之魂魄与记忆

在翘首以盼中

涌出

 

九月漂流

“漩涡埋藏于子夜 我的旋转被迫终止”

文/司空见惯的凤梨牛肉

眼见得忘撕的日历还有几页

九月,请随我一起漂流

 

嘈杂的街道里红树丛生

树上的卡夫卡钓取着夏的遗存

逆流而行的旅友举起双臂迎接天空

化作飞鸟赶去无处可藏的孤独

在乙醇侵染的水域

鸢尾花渐渐散尽之处

那里也有雨水和风

还有烟火般升起的欢乐

曾经吟唱着的八百万秋之精灵

奏响终止的主和弦前

为浪花 去跳 去舞

 

从漫天落叶中所见的城市的沉浮

一点一点

铺满不系之舟的前路

 

小雪

文/炼糖术神凤梨Jun

江南的冬天是少有雪的

山前静谧而暖和

穿过身侧

卫衣围成的护城河

流着

 

小雪催促着冬的躞蹀

北方在假设

电线杆能定义间隔

人们的线路眼见着远了

调和不出原来的颜色

 

送走匆匆的行人

小雪轻盈且媕婀

孤独是如此无可奈何

却为你而歌

 

I'm here
最后更新于 2024-12-06